当前位置:首页> 通知公告> 人才招聘

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2022年度公开招聘 项目管理岗三、四、五及财务管理岗第一轮考试通知

文章来源: 文章类型: 内容分类:

 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2022年公开招聘项目管理岗三、四、五及财务管理岗第一轮考试安排通知如下:

  一、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

  2022年7月12日(周二)

  (一)项目管理岗三、四、五

  8:30入场签到,9:00-11:30 申论;

  13:30入场签到,14:00-15:30行政能力测试。

  (二)财务管理岗:

  8:30入场签到,9:00-11:30综合行政能力测试;

  13:30入场签到,14:00-15:30财务专业笔试。

  二、考试地点

  (一)截至开考前一日14天(即6月28日至7月11日,下同)内未离京考生考试地点为:

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远楼(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门进入学校)

  (二)截至开考前一日14天内有京外低风险地区旅居史考生考试地点为:

  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(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0号)

  考场安排根据疫情防控要求,依据考生确认的离京情况而定,如考生告知的行程情况与实际不符,将无法进入考场。

  三、注意事项

  (一)考生接到考试通知后,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必须进行健康监测,并认真填写健康监测表,直至开考之日。

  (二)根据国务院实时发布的最新疫情等级信息,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。考生须截至开考前一日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、14天内无与中高风险人员(确诊病例、密接人员、次密接人员)接触史。

  (三)如考生截至开考前一日14天内有京外低风险地区旅居史,抵京后3天内须进行两次核酸检测。

  (四)考试当日,将现场查验考生本人身份证原件、本人北京健康宝“本人健康码自查询”、国务院客户端行程卡-双绿码、京内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、第(三)条中要求的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报告(如需),收取疫情防控承诺书、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健康监测表

  (五)考生需接受体温检测,体温符合标准的考生(即体温低于37.3摄氏度)方可进入考区。

  (六)考生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,按时到达考试地点,完成证件核验进入考场后将本人身份证原件放于桌面;

  (七)考生需自行准备黑色签字笔参加考试。

  (八)考生进入考区后必须全程科学佩戴口罩。

  (九)请考生注意考试时间。考试开始15分钟后到达考场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。

  (十)我中心不向考生收取考试费用,考生因参加考试发生的住宿、交通、伙食及其他费用自理。

  (十一)请考生提前自行了解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,熟悉考点周边环境,合理规划出行方案。考生考试结束后请按指定路线尽快离场,不到非考试区域活动。

  四、考场守则

  考生应当自觉维护考试录用工作秩序,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和考场守则,服从工作人员管理。有违规行为的,考试成绩无效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取消考试资格,责令离开考场:

  (一)抄袭、协助抄袭的;

  (二)持伪造证件参加考试的;

  (三)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;

  (四)故意扰乱考点、考场等考试录用工作场所秩序的;

  (五)其它扰乱考试录用管理秩序的行为。

  情节严重的,通报考生所在学校、单位;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,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  五、第一轮考试结果

  (一)项目管理岗三、四、五:

  考生第一轮考试成绩=申论成绩×40%+行政能力测试成绩×60%,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。

  (二)财务管理岗:

  考生第一轮考试成绩=综合行政能力测试成绩×40%+财务专业笔试成绩×60%,成绩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。

  考试设定60分为准入分数线,应聘人员分别按第一轮考试成绩由高到低排序,按岗位招聘人数1:5的比例依次确定该岗位第二轮考试人员。某岗位招聘人数与达到第一轮考试准入分数线人数不足1:5比例时,该岗位第一轮考试成绩达到准入分数线的考生可进入第二轮考试。因报考人员自愿放弃等原因造成达不到1:5比例要求的,可从同一岗位达到准入分数线的报考人员中,按第一轮考试成绩由高到低依次递补。

  参加第二轮考试人员名单将于考试前在交流中心官网(网址:http://www.cicete.org.cn/)上公布,未通过人员不再逐一通知。

 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7月7日

发表评论:笔名 查看用户评论

验证码: 验证码 看不清?
查看用户评论 评】

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原创”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“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”。

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“文章类型:转载”、“文章类型:编译”、“文章类型:摘编”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并自负 法律责任。